宋志平:《硬道短线股票推荐官网_今日牛股精选+明日潜力股预测_短线炒股必看理》是我为上市公司写的一本书
2025-08-15短线股票推荐,今日短线牛股,短线炒股技巧,明日潜力股,短线技术分析/每日精选3只短线高胜率牛股,提供技术面+资金面深度剖析,以及明日潜力股预测与短线炒股实战策略,助您精准把握短线机会!作者:宋志平,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创始主席
来源:本文摘选自《硬道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宋志平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从最初构思到现在正式出版也有几年时间了。我是2019年5月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那时我还是中国建材集团的董事长。做会长后不久,央视给我做了期对话节目《从股市“运动员”到“教练员”》,这期节目广受观众的好评,当时正值“两康”(康美药业、康得新)爆雷后股市比较低迷,大家对我做会长也有一些期待。
于我而言,这个职务是我进一步了解众多上市公司和学习资本市场的极好机会。我也深知,对不少上市公司而言,从过去熟悉的产品市场进入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实践。
习十分重视和关心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上市公司质量,他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2020年3月,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施行。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为了强化对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中国证监会2020年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2022年又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也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每次集中培训经常由我讲第一课“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听过我讲课的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至少有上万名。也正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而给大家写一本书的想法,主要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这两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北学院举办了上市公司高管领航培训班,我在班上为学员们进行为期一天的授课,课程内容就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学员们反响很好。正是大家的热情鼓励,让我增强了写作这本书的信心和勇气。
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未来5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到2035年,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这相当于一个10年计划,也是一个伟大工程,要把众多上市公司提升为高质量的公司,既责任重大,又使命光荣,也要求每个上市公司都要时不我待,都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帮助大家明确目标,厘清思路,为大家做些参考和赋能,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在这几年里,我先后调研了近500家上市公司,近距离和上市公司高管进行了多次交流。应该说,这些年在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本书恰好反映了我的观察与思考。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时间并不长,但我国资本市场在这段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在这个过程,我国资本市场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壮大,支持了科创企业的发展,支持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
今天,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有54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总和约占我国GDP的60%,税收占比约为26%。客观地说,我国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上市公司也成了我国经济的引领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和投资者的要求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资本市场,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一是经济的基本面要好,二是监管政策要到位,三是上市公司质量要好,四是投资者生态要好。在这四项工作中,上市公司质量又是经济基本面的基本盘。大家常讲,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只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才能做好资本市场;只有做好资本市场,才能创造经济的繁荣。
在我的企业生涯中,我做了18年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先在A股北新建材做了5年董事长,后在H股中国建材股份做了13年董事长。我担任过董事长的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它们分别管理着14家和6家上市公司。在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之前,我长期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副会长,因此,我对如何做好上市公司有一些切身体会,这本书里有不少内容是我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有法可循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最佳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借鉴,认真研究这些方法和经验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方面的十项修炼,并融入了大量的企业实践案例。这不是一本讲理论的书,而是一本讲实践的书,这本书是专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和经理人员写的,也适合拟上市公司和有志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管理者们阅读,当然,对广大非上市公司也有参照和学习的意义。相信对大家而言,这是本好读和实用的书。
我国资本市场享有盛名的专家吴晓求先生欣然作序,为本书增色不少。他在序中对我国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投资性,二是要提高充分的流动性,三是资本市场全链条式的制度改革和规则完善。他对做好资本市场充满了殷切期待,同时他对这本书给予的肯定也让我十分感动。
这本《硬道理》里谈到的“十项修炼”,是关乎上市公司如何扎扎实实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朴素道理。市场风云变幻,但企业追求卓越、赢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信任的内核从未改变。企业经营的学问永无止境,书中的内容与观点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与指正。
愿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精进,让这些经过检验的“硬道理”,助力更多企业行稳致远,为社会创造更坚实的价值。实践,方出真知。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活跃资本市场而奋斗。
宋志平先生是我国著名企业家,管理领域的著作等身。他的管理思想根植于丰富的企业实践,融合了东方智慧与西方现代管理理念。他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的董事长,并将它们带入《财富》世界500强行列。在我国,同时出任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实属罕见。宋志平先生陆续卸任这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后,又先后出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我和志平会长都很关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常一起参加有关的专业会议和学术论坛。我多次倾听了他有关管理理念、上市公司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的演讲。他将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融合,演讲内容相得益彰,有趣而立体。他强调,现代企业家要重视战略管理,注重资源整合,着眼于创新和价值创造,并不断超越自我。
基于丰富的管理实践,志平会长先后出版了《包容的力量》《经营方略》《三精管理》《有效的经营者》等著作,他所倡导的“共生共享”理念,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提供了重要的管理范式。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新作《硬道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全面地概括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即“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这十项修炼简明而清晰地概括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点,既是过往实践的总结,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精髓的提炼。
这是一部系统讨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著作,内容翔实、案例鲜活、观点突出,相信必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既值得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阅读,也值得关心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质量的读者阅读,书中的观点和思路实际上对广大非上市公司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投资性,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和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投资性,来自广大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成长预期。企业成长预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产业赛道、管理模式和企业家精神。为此,必须推动上市公司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第二,充分的流动性,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充分条件。充分的流动性既包括市场资金的充足,又包括市场发展所必需的流动性战略储备机制。为此,需要拓宽市场化投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打通各类市场化投资资金进入市场的痛点和堵点。与此同时,从宏观和战略层面,需要构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战略性储备资金。
第三,资本市场全链条式的制度改革和规则完善,这是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实现的前提。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规则完善的重点是:构建对违法违规者具有巨大威慑作用的法律法规;正确理解注册制条件下IPO的边界和精髓;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减持规则;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失职、失信、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与法律处罚,彻底消除“埋雷”“暴雷”现象;规范并完善退市机制,建立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和赔偿机制;重视市场并购重组功能,简化并购重组程序。
如果我们能从上述三个方面去深刻理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基本要点,并着力推进这些改革,完善相关规则和政策,那么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一定是可期的。